首页 财经频道正文

中农溯源:区块链提供了数字农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chinanews 财经频道 2019-11-05 31713 0

搜狐科技讯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那天,我正在北京的一个社区搬砖,卖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溯源过的水果。”中农溯源CEO马磊对中国经济网调侃道,他说,没有想到区块链一夜之间成为风口,而且居然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官宣。

中国经济网在2018年上半年曾经报道过摩尔根链团队发布的第一款区块链溯源的特色农产品--真五常大米,通过时间戳、地理戳和品质戳,解决市场上90%五常大米都掺假的问题。时隔一年半,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关注摩尔根链团队所做的事情。

中国经济网:对于区块链一夜之间成为风口,您怎么看?在过去的一周,是不是有很多投资机构找你们?

马磊:其实并没有,他们依然在观望,现在实际上是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的狂欢,你看A股涨停了多少家!很多早期投资人的钱并不那么容易拿到,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来让他们消化。因为长时间对区块链的误解,我们这样一上来就做农业溯源落地场景的技术公司,并不受传统投资机构的青睐,他们嫌我们慢。要不说我在搬砖,靠业务来养公司赚钱。“链选”了解一下,摩尔根链搭建的针对消费者的购物平台。链选的意思就是区块链溯源存证的食材,主打“净食”理念,都是重金属农残不超标的干净食材。刚刚开始推介不久,很受消费者欢迎,都说东西好吃。

所以对于区块链利好,我更关心这个事儿对我们业务的推进。过去一周,很多之前谈的在犹豫的合作,都推进得很顺利,签了好多溯源合同。再比如我们在某个合作的省级单位建区块链和数字农业工程中心,我们的技术溯源平台写进了多个地方政府的明年规划,我们在东北、张家口、内蒙和广西等贫困地区的种养殖基地和数字农业中心推进也比较顺利,我们的链选商城越来越被客户认可等等。

现在大家都在从各个角度讨论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落地场景、使用边际等等,其实我们在过去的两年间,已经把推演和路径搞清楚了。我们目前就是全力以赴做落地的场景,和各个可能成为节点的伙伴合作,共同把摩尔根这条溯源公链做好。

中国经济网:能再简单阐述你们的愿景吗?

马磊: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干净的食材平台,让生产好东西的供应方能够卖上好价钱,让愿意为食品安全埋单的消费者买到放心的食材。更长远,进化为“BT+IT”技术的行业典范:个性化食材,人们提供个体基因数据,系统通过基因数据库做算法推荐,匹配个性化食物。

实际上,单单依靠区块链是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的。农业和食品安全是非常专业的行业,区块链技术平台其实是一个IT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我们可以低成本地把各种要素呈现出来。通过区块链的多方旁证、联盟共建机制,实际上我们建立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消费的证据链。在这条相对去中心化的链上,有农科院深圳基因所这样的权威农业技术科研院所,有深圳、雄安、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庆高新区等起到各类作用的信用加持。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行业公信力的溯源品牌,让踏实生产的好人能够卖得出去货,让有净食需求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安全食品。

 中国经济网:大家都说区块链没有成功的落地场景,你怎么看?

马磊:实际上,溯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区块链落地场景,特别适合中国目前这种假冒伪劣较多、造假成本很低的状况。人们总是喜欢拿数学逻辑去质疑一个商业化和产业化应用:数学逻辑讲的是模型完美,没有漏洞,而事实上商业应用最先考虑的是成本,是性价比。比如说比特币,其实比特币是有漏洞的,但是你为了10块钱花十个亿去破解它,有意义吗?

我们搭建的摩尔根链是一条溯源链,其中“时间戳和地理戳”很容易理解,这个是系统自带的机器共识,谁也改不了,但是源头造假的问题怎么办呢?这又是一个明显的数学逻辑问题。我提出了摩尔根链的一个治理共识:凡是上架农产品都必须通过自证加旁证以确权。

这条治理共识,其实可以归入原始创新范畴。而它在商业应用上的言外之意,是说溯源请旁证是需要成本的,在体现真假这个事情上,是需要花费成本来鉴别的。比如您平时菜市场买的十几块钱的菜,其实你是没有意愿花几块钱来溯源的。但是类似我们美国野生西洋参这样的产品,就完全可以花几十块的成本来溯源保真,比如做基因检测、表型识别、代谢检测这样的需要花费一定成本的技术。

我们这两年最大的进步,其实是降低了农产品的溯源成本,一个token,或者叫身份证的产生,需要几毛钱,加上溯源码的物理成本,溯源内容所占的空间,把单个成本降到1块钱以下。

中国经济网:刚才您说到单靠区块链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您认为目前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是不是有新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是不是可以精准扶贫?

马磊:我认为结合农业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机会,是中国数字农业弯道超车最好的机会。

我认为中国农村最严重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已经没有年轻人种地了,后继无农民。我走过很多地方,基本上干农活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在你看市场上农产品貌似琳琅满目,是过剩市场,再过几年,供需关系一定会倒过来,优质农产品肯定是供不应求。今年猪肉价格涨得太猛了,但是其实蔬菜水果的价格涨幅也不小。

农业其实是非常专业的行业,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搞好的。

中国农村的数字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许多地方依然如多年前一样刀耕火种。但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成本越来越低,区块链打破了地域、公司的局限,一步跳跃引领中国农业进入以价值为核心的数字时代,降低获取知识技能成本,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牌,它的激励闭环又吸引更多的人进去到体系内贡献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说到精准扶贫,我认为扶贫最根本的就是产业扶贫,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我们希望农民能够根据我们的游戏规则进行农业生产,破除各种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他们种好地做好养殖,剩下的事情交给系统。下个月,我们将培训深圳对口扶贫的几十个贫困县县长,主要就是如何乘着区块链的数字农业东风,减少信息不对称、培养农业产业工人、用众筹等订单农业方式减小农民的决策风险等。

中国经济网:您对中国农业的未来怎么看?

马磊:我希望城市里的知识精英,都到农村去看一看,农业是非常专业的,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现在很多健康问题都是吃出来,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机会非常大。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里的精英和年轻人能够从事农业,这样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就会有机会得到解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