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频道正文

当电影院按下暂停键,成本压力!遥遥无期的电影从业者的复工梦

chinanews 财经频道 2020-03-01 85663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影院可以营业了,大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检票口给每个人发了口罩,有蓝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大家笑嘻嘻地接到手里、戴到脸上,进场后都摘掉了……”

这是疫情爆发后第20天,眼见复工遥遥无期的一位电影从业者做的一个梦。

图片来源@公众号:董小姐说电影

作家方方曾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如今这座大山横亘在整个电影行业面前,而院线作为电影产业链中的终端环节,直接按下了暂停键。

在影院停业将近一个月之久,钛媒体和几位影院的操盘手聊了聊院线目前的生存现状。对于这些经理们来说,不断支出的成本无疑是横在他们头上的魔咒,但他们也趁休假之机,沉下心来去思考恢复营业之后的开源之道,甚至触及到更深层面的商业模式变革。

成本压力

“近乎为零的收益和每日不断发生的高额支出”,这是让每一个影院经理人头疼的事情。

更为头疼的是时间节点,对于院线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档期——春节档。据拓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642.7亿元,其中春节档7日票房为59亿元,占比达9.1%,而这个票房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院线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某票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感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较低,平时中青年人口比例相对也较低,春节期间是务工人员返乡、提振影院票房的最佳时机,这些下沉市场的影院,光春节档票房一周就可能占比达25%到30%

更何况,对于今年所有地区的影院来说,损失波及的早已不止7日,而是从1月底开始持续至少2个月时间。按照去年2、3月份全国票房152.7亿元,全年占比达23.8%来估算,今年所有影院的平均损失,也将达近1/4。

“现在的影响已不只是对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而是对整个影院行业了。”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对钛媒体表示,“一是什么时候营业还是未知数;二是开业后多久才能恢复消费信心、恢复到正常营业水平也不知道。”

而对于百老汇这样的文艺院线来说,票房损失还来自于影展。

百老汇电影中心当代MOMA店每年都会参加各种大小影展的展映,包括3月份的一些小展和4月份的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的票房原本会占当代MOMA全年收入的15~20%左右,如今3月的小影展无法照常排期,北京电影展推迟,对于收入和现金流来说,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除了票房,影院的收益损失还涉及食品、衍生品售卖和映前广告等。不同于衍生品售卖的时效性相对较弱的特点,食品必须赶在保质期内销售。

这也倒逼着有些影院做起了线上爆米花、可乐等零食的大甩卖,通过线上销售降低损失。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陆阳表示,最近公司已在和食品饮料大品牌沟通临期换货的事宜。

“还好我们在1月底、影院尚未关停前就做出了疫情严重性的预判,并做了小卖部货品的退换等处理,如今已不再面临存货积压的问题。”百老汇当代MOMA店影院经理富伟建告诉钛媒体。

而在所有的支出方面,房租、人力无疑是压在影院身上的两座大山。

以耀莱影管为例,全国115家门店,全国员工数量1500人,人工成本和房租费用数额巨大。但如今可以商榷的费用支出唯有房租减免部分,并且可能惠及的店面也有限。

按照北京市2月19日出台的28条扶持文化企业的措施,提到了“对承租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

这意味着影城即便位于已经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的省市,也只有承租了国资企业的门店可以确保减免,私营业主除了万达、保利、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地产企业外,依然只能以协商减免为主。

尽管人力成本占比也不可小视,但据钛媒体了解,时至今日,百老汇电影中心、耀莱成龙影城、首都电影院和UME影城均全额发放了员工工资。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一直不想让员工收益受损,但他也感慨:“要是一直这么停业下去,三个月、甚至更久的话,员工的工资也无法正常发放了;到那时候,并不是说影院扛不下去了,而是肯定要继续想其它办法了。”

复工后如何开源

2月26日,北京市电影局联合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以下简称《指引(1.0版)》),对于电影放映场所复工复映和影视剧组复工给出明确要求。

按照《指引(1.0版)》,在复映初期一定时间内(由市电影局视情况明确具体时间),按隔排隔座售票,售票处实行观众信息登记制,需登记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观影影片及放映时间、影厅号和座位号等信息。影院复映后,洗手间等场所应配备洗手液或消毒用品,公共区域每天消毒不少于8次,每个影厅每部影片放映结束后须彻底消毒一次,并进行通风。

《指引(1.0版)》里的很多措施都印证了影院经理们的想法。

在钛媒体之前的采访中,影院经理们首先考虑的也是做好影院的消毒防护,给观众树立“这里是安全的”信心。当代MOMA的富伟建也提到了隔排隔座售票的一些想法,这些措施可以吸引更多复工后依然对感染有隐忧的观众进场。

不过,目前北京市尚未给出具体的开工时间,但这些影院舵手们已经在思考复工后的开源节流问题。

“疫情结束之后,娱乐业可能会迎来大爆发,因为大家已经憋了很久。”富伟建谈到了恢复营业后他个人的一些设想,“第一,或许可以利用优惠的票价在复工早期吸引消费者;第二,延长运营时间:原本早上9:30至晚上10点营业的影城,随着夏日的到来,消费者的夜间消费意愿会增长,晚上或许可以营业到11点甚至12点前,这样就可以增加几场次的排片。”

首都电影院也会考虑延长营业时间。但不同于百老汇当代MOMA的独栋建筑,首影的部分影城会受限于商场的开放时间和客流。所以于超的想法是安排拥有独立物业的影院延长营业时间,其它商场则根据影片的热度来增加夜场,这也是对北京政府鼓励夜间生活的支持。

影院还在思考的包括尽一切可能扩大票房之外的收入。

原本百老汇当代MOMA店的小卖部消费率大概在20%-30%,富伟建在思考的是把食品做好、做精,多开发一些夏日凉品,争取把小卖部的消费者到店率上升到50%。

在院线端,为了做好影城复工后影片的档期安排和招商项目的落地,耀莱影管的陆阳与影片宣发公司、广告公司以及三方平台的伙伴都做着紧密的沟通。“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营业条件成熟后尽快的将市场培育回温,毕竟人次才是所有收入的基础。”

在长期的业务停摆、和消费者恢复信心尚需时日的情形之下,影院经理们还在为政策扶持而奔走呼吁。

“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大影院,三四线城市的小型影院/独立影院,尤其是近两年刚建成的影院,尚未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急需金融扶持。”首都电影院的于超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并且提到已将相关建议反馈到北京电影协会等有关部门。

于超还感慨,今年疫情对电影上游最大的两方面影响,在于制作端因停拍造成的项目延期影响,和部分剧组由于拍摄停止、资金损失干脆造成的项目烂尾。

电影上游产业的萧条也会在未来反映到终端市场上。

这种现状若没有政策的及时扶持就意味着未来1-2年内的电影成片大幅度减少,造成院线的空窗期,进而影响影院收益,从而造成全行业的多米诺效应。

2月19日,江苏省、北京市均出台了多项举措助力电影行业的求存与发展。其中,北京的措施涉及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缓交社保等稳定现金流的措施,并明确惠及影视制作公司和院线:

加大对全市影院放映国产影片补贴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影院;

处于集中创作期,受疫情影响而暂停的重点项目给予创作制作特殊补贴;

将持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辖区内银行2020年文化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

延迟缴纳文化企业社会保险费,对文艺演出、影视剧院、会展、旅游、文博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经主管部门确认,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

对于影院、尤其是中小影院来说,重点扶持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流紧张问题。而辖区内文化企业的贷款同比增幅不低于15%、缓交社保,更是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影视制作公司和影院的流转资金压力。

现在对于所有影院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等一个具体的复工时间。

疫情下的反思

2019年,尽管内地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但观影人次17.27亿,同比只增长了0.64%。据拓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影院超过万家,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新增银幕9708块,增幅超16%。并且今年我国的银幕数还将向8万块的目标进发。

这样的银幕增幅速度,若影院不做强有力的变革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对于院线市场来说,难免将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

等疫情结束后,影院将面临更加激励的行业竞争。

影院经理们最近在思考的是增加线上销售渠道,优化影城的收入结构。

疫情之下,电商平台迎来了线上销售的爆发,耀莱影管正打算加强影院自营电商平台的培育和建设。

“原本食品、衍生品的售卖基本集中在首影自身的、和第三方的票务平台上,这就将潜在消费者封闭在了电影院观众的层面。未来,我们会将这些商品拓展到其它电商渠道,把自己的性质从电影院变为商家。”首都电影院的于超对钛媒体表示。

大年初一,《囧妈》在字节跳动旗下的多个短视频平台上线,仅仅3日之内总播放量就已超过了6亿;此后,甄子丹的《肥龙过江》再次选择了线上首播,种种做法让院线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紧迫感。

尽管字节跳动以6.3亿元拿下春节档影片《囧妈》,耗资不菲,在业内看来并不可能成为长短视频网站的长期“烧得起”的操作。但《肥龙过江》的跟进,也让多位影院经理感慨,这种中小成本影片改为线上放映的模式,以后一定还会被效仿。

这也意味着影院需要有更多独创性与独占性观影优势,才能抵挡流媒体的不断侵蚀。首都电影院也一直将电影放映效果作为主营业务的终极目标。

近几年,首都电影院西单店和昌平店先后进行了MX4D设备改造,增加了可以给观众提供刮风下雨感受的4D设备,还有能提供沉浸式音效和高色彩饱和度的LUXE终极银幕。2018年底,西安店采用了全球首发的14米宽三星Onyx LED电影屏,能达到更沉浸、高清的效果。

百老汇当代MOMA店一直在思考的,也是如何在视频网站的冲击下留住顾客。百老汇每月都会对员工做线下培训,公司尤其不断告诉经理人的是“要不断学习,把消费者拉到影院来”。

当代MOMA总共有三位经理轮值,富伟建最近每周都会有两天去影院值班,除了负责机器的定期保养、影城消毒之外,他少不了在其它时间争分夺秒地读院线经营和电影艺术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今年1月份,我们这里举办了动漫展,在这之前我很多动画片都没看过,我不能总停留在圣斗士、七龙珠的时代,你说是吧?”富伟建笑着谈到,不掩饰自己对新影片了解的缺乏,但他表示,会一直持续给自己充电。

当然,失去了全年最为重要的春节档,院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优化接下来大半年影院的排期。

首先的难题在于影院恢复营业初期的排期——高制作成本的重量级影片不希望成为消费者尚未恢复信心时的票房炮灰。有专业人士建议,可以将一些重映片来打恢复营业的头阵,既能够试水消费者观影意愿、收获一些票房,又不用担心无法回本的问题。

而在此之后,当院线恢复了以往的上座率,陆阳的设想是,“如果影片质量足够好,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档期来。排片就要合理调整,抓住机会让影院和影片收益最大化。”

随着春节档的空缺,七部重头影片中有六部都将择期上映;情人节档的几部奥斯卡提名影片也将延期上映,这也意味着原本今年后半年上映的影片将面临排片挤压。

“我们肯定不希望旺季的时候大家都撑死,淡季的时候都饿死,所以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去协调档期,让内容分布更均衡一些。”于超建议。

事实上,早在去年的一场文娱行业盛典上,就有导演五百在圆桌论坛提到,“马云可以创造双11,并且收益颇丰,为什么我们电影行业不可以?”

对于焦虑的电影人来说,大家都在等自己行业中的另一个双11的出现,这或许真的可以拉动院线票房收益,至少在特殊的2020年,为黯淡的电影业雪中送炭。

院线的观影需求一直在,特别是经历了漫长的抗疫隔离之后,兴许会迎来观影小高潮。

相信当疫情消退,更合理的档期安排不会让佳片成为遗珠,影院不同时期的整体上座率能得以提升;更优化的影院商业模式形成之后,影城扛风险的能力也会日益增强。

正如《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全体会员单位》一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 | 陶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